免费下载APP(ios)
获取更多线上健康服务
中国是过劳死第一大国
近日,有资料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过劳死慢慢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过度,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广告、媒体、医生、演艺人员及金融行业都是高危行业,而IT行业则成了过劳死的重灾区。
首先,我们来说明一下什么是「猝死」。
猝死发生之前可能没有什么明确的预兆、死因可能也不明确。而且大部分的猝死,从感觉身体不适到死亡的过程时间很短,可能不超过 12 小时、6 小时甚至 1 小时。而且,猝死在各个年龄的人群中均有发生。
哪些器官的疾病最容易引起猝死?
维持人身体运转的最关键的主要器官有——心、脑、肺,它们分别是人体的循环、神经调节和呼吸的关键器官。
如果人的心跳、呼吸停止,或者脑内的一些重要部位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突然发生严重损害,人的生命很可能戛然而止,这就是猝死。
加班过劳为什么会死?
直接促成“过劳死”的五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
除此以外,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过劳死”。
如果身体处于长时间高负荷运行的话,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
保护心脏,防止过劳死
心梗或者脑出血是过劳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看上去像是「猝死」或者「过劳死」的事件,可能早有先兆。
以心脏病为例,患者常常有一系列典型的症状,比如说:
心悸、心慌、胸闷、呼吸困难;
各式各样的疼痛,包括胸痛、上腹痛、左肩痛、下颌痛、左上臂疼痛……疼痛时可以表现为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甚至出现濒死感,觉得自己濒临死亡;
晕厥、短暂的意识丧失。
当然,出现上面这些症状,不是一定代表着你有了心脏病,或者一定会猝死。
但是出现这些症状了,就一定要开始注意休息,积极体检,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情况。
如果想要活得更有质量,保护心脏很重要。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是可以通过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和确证有效的药物来降低。不但可以降低,而且降低幅度极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在下期内容里,阿兰贝尔将为您揭晓答案。
阿兰贝尔专注心血管糖尿病管理
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