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APP(ios)
获取更多线上健康服务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居家隔离成为全国人民的生活常态。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对于慢病人群来说,这更是一个让人担心的消息。
因为不断有报告提示新冠疫情与慢病之间的关联:
从已有的数据来看,老年人以及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的比例较普通人群更高。
这两类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死亡风险更大。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应对慢病的威胁,已经成为全球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巨大问题。
慢病人群是新冠高风险人群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每年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致死4100万人,相当于全球所有死亡人数的71%。
其中每年有1500万人死于30至69岁的非传染性疾病。
而今年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更是加剧了慢病人群所面临的风险。
美国CDC数据显示,新冠病毒对慢病患者打击更大。
约有一半患者患有高血压和肥胖等慢病,三分之一的患者患有糖尿病,也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患有心血管等疾病。
“尽管疫情在持续扩散,但却往往并不是真正的致死原因。”据卫健委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已披露详细病例信息的40例病例中,有23例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史。
而在此前的SARS疫情中,有60%-70%的死亡病例是心脑血管合并症死亡的,这也是为什么死亡患者中中老年人比例更高的原因。
新冠疫情严重干扰慢病防治
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由155个国家在5月的3周内完成的一项最新调查。
结果显示: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开始以来,慢病的预防和治疗服务受到严重干扰。
新冠肺炎易导致病情恶化
疫情当前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重视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心血管疾病中的许多症状均与炎症息息相关;
而肺炎容易诱发低氧血症、加重炎症负担,触发凝血、血管损伤等,因此心血管疾病会让肺炎的表现更为严重。
基于此,在防疫的过程中,对已经有潜在的慢性疾病的患者加强关注,加强对他们的筛查、管理、防治,对于减少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新冠病毒的感染是无差别感染,目前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容易受感染。但由于心血管病人对病毒的抵抗力更差,因此这些病人应当加强预防。
只要能够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就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感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为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大类。
他们占据了目前所有死亡病例的80%-90%,对于他们必须予以重视。
那么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等需要长期服药、定期随访的患者而言,应如何自我管理控制呢?
慢病患者应在疫情期间做好病情管理
01 按时服药
对于慢性疾病患者,长期规律服药控制是关键。
患者居家期间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且不可因为“忌讳”去医院,或者担心停诊,而停药或者减少用药次数和剂量。
各家医院均采取预约制度、严格消毒、测体温等措施。
只要在就医过程中,遵循戴口罩、不扎堆,注意手卫生、勤消毒等策略,是不会因为就医配药而感染病毒的。
但如果停服或者减服药物,所带来的慢病急发,甚至出现并发症,则会得不偿失。
02 定时监测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时监测血压、血糖变化。
血压的检测:
定时间(每天检测时间固定)
定体位(坐位/平卧位)
定部位(左上臂/右上臂)
定血压计
血压控制的目标值:
一般人群应控制在140/90mmhg;
对于老年人,可以放松至150/90mmhg以下;
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脑卒中的患者应尽量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控制良好的情况下:
每日早晚各测一次,每周测一天。
控制不良/初诊/调整药物后:
每日早晚各测2~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
血糖监测时间表:
空腹血糖:
禁食8小时以上的血糖值,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
餐前血糖:
午餐、晚餐前的血糖;
+
餐后2小时血糖:
从吃第一口饭开始,2小时后的血糖;
睡前血糖:
准备入睡前的血糖;
凌晨3点血糖:
主要为了及时发现夜间凌晨的低血糖。
当血糖达标、病情稳定时,每周监测1~2天,至少选择餐前、餐后两次监测;
应用胰岛素患者:治疗开始阶段每天至少测4次,达标后每次打胰岛素前监测;
以下患者应加强监测的频率:
+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
血糖控制不佳者
+
初用胰岛素治疗,尤其是佩戴胰岛素泵的患者
+
血糖控制不佳者
+
容易发生低血糖者
+
患有急性疾病、手术、外伤后
+
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等
+
孕妇
03 合理膳食
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饮食总的原则是:低盐低脂,多蔬菜粗粮,适量蛋白质、水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原则为:低盐低脂忌糖,多蔬菜粗粮,适量蛋白质,部分水果;
(1)低盐
高钠饮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需低盐饮食,还应该减少“看不见”的盐摄入。
如酱油、咸菜、腊肉等。
(2)低脂
尽量使用蒸煮炖的方法,烹饪油使用植物油。
尤以橄榄油、茶油等为宜,减少肥肉、动物油摄入。
(3)蔬菜粗粮
蔬菜和粗粮,均含较多的膳食纤维。
建议每天使用400-500g新鲜蔬菜,多食用燕麦、玉米、高粱、荞麦、薯类、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
(4)适量蛋白质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牛奶、鱼类、蛋清、精肉、豆类、坚果、谷类等;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均应适量均衡进食,以补充必须的蛋白质。
(5)水果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理想时可以选择适量进食升糖指数低的水果;
如猕猴桃、柚子、草莓、蓝莓、小番茄等。
04 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还可以有效消耗能量、降低血糖。
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而言,应根据原来运动量的大小,选择运动方式,比较提倡的有太极拳、八段锦、做操、跳舞等。
正确看待疫情,不必恐慌,但需重视。
往期回顾: